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贴着群众的需求走
送到田间地头,走到百姓心头
7月16日,已放暑假的寿光市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小学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练习书法。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潍坊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断强化答卷意识,坚持实践探索和群众评判的原则,各项工作分层推进、全面铺开,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效。为进一步推广经验、巩固成果,《大众日报·潍坊新闻》今起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看潍坊”专题报道,聚焦潍坊市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
7月16日上午,潍坊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寿光市举行。记者随着观摩人员现场参观了该市洛城街道屯西村、韩家牟城村2个点。
在屯西村,入伏闷热丝毫没有影响居民们的健身热情。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的地下文化广场内,温度凉爽宜人,屯西村村民李凤莲和她的姐妹们练起了健身球舞。“这是我们姐妹们每天上午的固定安排。有了这个地下广场,冬暖夏凉,可舒适可方便了。”李凤莲说。
走进韩家牟城村,随处可见家训牌、文明标语、汉字文化墙、传统文化墙、景观小品,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文明之风融进一道道亮丽风景线。韩家牟城村村民胡艳霞和姐妹们穿着专业的演出服在文化广场上排练舞蹈。广场南边是新建的仓颉书院,书院内有古代活字印刷、传拓、古琴、汉字演变史,还有根雕、手工过门钱制作等传统技艺体验……
“村里孩子放假回家,以为走错了村,愣是站在村头给她妈打电话,问家在哪。”韩家牟城村82岁党员张秀英的话道出了韩家牟城新时代文明实践、人居环境提升带来的大变化。
屯西村、韩家牟城村的“文化氛围”是寿光探索实施“三位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寿光市通过打造“三个文化圈”,不断推进公共设施便民化。在中心城区打造“城市核心文化圈”。在城镇街道打造“城郊辐射文化圈”。在村庄社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圈”。
目前,寿光已全面形成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文化大院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寿光高标准建成“寿光文艺之家”、市民阅读中心,建成村史馆、民俗馆等村级文化场馆58处,实施“一村一品”文化特色村创建活动,建设了100处文化特色村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基层文明实践所(站)达到了1026处,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实现全覆盖。
“寿光市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各级各部门的力量调动起来、联合起来,特别是对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卫生资源、体育资源、社会组织资源等进行整合利用,凝聚起了强大工作合力。不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融合互动,还是通过直播方式打造本地文化网红,包括将志愿者与最基层的农业大棚对接包靠,寿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真正把活动开展到了田间地头、群众心头,满足了广大农村群众实实在在的需求。”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初宝杰说。(记者 杨国胜 石如宽 通讯员 张汉喜 朱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