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财经频道 > 山东党建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曲阜创新实施“育德+扶志+解困”模式 用传统文化助力农村“精神脱贫”

2020-09-21 17:28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9月16日一大早,张烁就安排员工清理库存,给即将到货的新麦种腾地儿。

  “这些都搬出去打折处理吧,那几个快递一会儿尽早发出去,别让客户等太长时间。”9月16日一大早,张烁就安排员工清理库存,给即将到货的新麦种腾地儿。如今,经营着农资超市、开着网店的张烁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还雇用了贫困人员作为自己的员工。可就在5年前,张烁还一度以为“残疾”和“贫困”会成为自己一辈子的标签。

  张烁是曲阜市王庄镇南马村人,2014年因残疾和家里缺少劳动力被纳入精准扶贫户时,他刚结束了自己的轮椅击剑运动员生涯。放下了击剑,不善交际又干不了重活的张烁一时找不到脱贫道路,时间一长,巨大的心理反差让他的意志快速陷入消沉,他说,“最痛苦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点残疾人补贴,父母再挣点儿,凑合着过完这辈子就算了。”

  心病还需心药医。张烁的家人和村委会想尽办法也无法解开张烁的心结,扶贫干部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请来儒学讲师和他谈心,没想到,一番“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你曾是征战赛场的‘不屈战士’,难道现在要被眼前的贫困击倒?要想改变现状、破茧成蝶,谁也指望不上,只能靠你自己”的话语,一下唤醒了张烁作为一名老运动员的好胜心,也让他鼓起了“我要脱贫”的信心。见张烁的心劲儿回来了,镇村两级扶贫干部趁热打铁,隔三差五地去家里讲解上级的扶贫好政策,还手把手地教他办超市、开网店,张烁的生活很快有了起色。

  “在曲阜,有很多贫困户和张烁的情况一样,他们具备基本的脱贫能力,但由于疾病、残疾等原因,长期背负着极大的心理负担。这时候,不管是送政策还是送工作,他们都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曲阜市扶贫开发办主任刘年说,扶贫先扶志、扶志靠精神。为振奋起贫困户的脱贫精神,他们选择从曲阜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入手,创新实施“育德+扶志+解困”精神扶贫模式,将老祖宗的古训和现代心理疏导、技能传授相结合,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用快板、三句半等形式把科学理论讲清楚,用拉家常等形式把扶贫政策讲明白,用知识和技术让贫困群众在“富脑袋”的同时还能“富口袋”……“说白了,我们就是想着法子去激发贫困户的脱贫动力,传统文化在其中穿针引线,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连接作用。”长期参与“扶志计划”的儒学讲师刘建直言,在这套体系化的“精神扶贫”模式中,技能培训和政策讲解属于比较容易见效的干货,而传统文化确实不知道会在哪个点上发挥作用,但这些潜藏于人心底的文化基因一旦被激活,就会长久地发挥作用。

  据了解,“扶志计划”现有师资队伍483人,涉及32项技术技能,且均在项目培训师资库里作了分类和归档。按照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的设计,活动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心理疏导,也可以是群体性的技能培训,不论是在孔子学堂,还是在田间地头、居民院落,贫困户在哪课堂就延伸到哪。近年来,曲阜市已累计举办儒学讲座1300多场次,受益贫困群众达2万多人次。(记者 姜国乐 孟一 通讯员 梅 花 李骁)


责任编辑:付凤伟
分享到: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090035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Copyright © 1997-2010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