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财经频道 > 山东党建 > 基层党建 > 院校党建 > 正文

临沂大学:把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

2020-01-06 14:13 来源:灯塔-党建在线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多年来,临沂大学赓续抗大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扬“抗大”和“沂蒙”两种精神,采取“融入、熏陶和践行”三大举措,凝聚起革命老区大学奋进新时代的宏阔精神力量。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多年来,临沂大学赓续抗大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扬“抗大”和“沂蒙”两种精神,采取“融入、熏陶和践行”三大举措,凝聚起革命老区大学奋进新时代的宏阔精神力量。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着力培育“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奏响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强音。“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多种途径让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使信仰的种子在其心中扎根,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占仁说。

  两种精神:临沂大学的独特红色基因优势

  1941年5月,抗大一分校在沂蒙根据地办学期间,与中共滨海地委共同创建了滨海中学(实为抗大式学校),后改称滨海建国学院,这就是临沂大学的前身。今年暑假,该校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重走抗大路”活动,3支社会实践团队历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4省9市县,跨越1500多公里,寻访抗大足迹,追寻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临沂大学是抗大一分校与沂蒙革命根据地共同孕育创建的革命老区大学。学校建校近80年来,根植琅琊文化沃土,传承抗大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积淀形成了“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铸就了“团结包容、崇实尚贤、艰苦创业、勇于争先”的临大精神。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成为临大人薪火传承、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文化因子,凸显出这所革命老区大学的独特精神气质和品格,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办学6年多的时间里,把抗大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注入了沂蒙沃土,为沂蒙精神的孕育形成注入了强有力的文化基因、思想灵魂和人才基础。临沂大学既赓续了抗大基因,又与沂蒙精神共生共荣,天然地承载着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两大红色基因;抗大精神是其红色源头,沂蒙精神是其内在灵魂,是我们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和育人资源。”该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立富阐释了临沂大学具有的两种精神。

  2018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同时报道了临沂大学“传承抗大基因 弘扬沂蒙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暨纪念抗大一分校成立80周年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抗大研究机构、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回顾抗大一分校的历史,深入挖掘“抗大精神”与“沂蒙精神”的渊源、内涵及时代价值,共同探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时代课题。

  早在2015年11月25日,临沂大学就发起承办了“三山一坡”(井冈山、宝塔山、沂蒙山、西柏坡)高校弘扬革命精神办学育人研讨会,深化提升了对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创新拓展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视域,探讨交流了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并就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的研究、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推进老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达成了“临沂共识”,得到时任教育部门领导批示肯定。

  该校立足沂蒙这片红色热土,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红色教育校外实践活动,找到了一条红色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传承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学生们普遍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在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的激励下,一代代临大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跨过了一道道坎坷,实现了从培养专科生到培养本科生再到培养硕士研究生、从师范类院校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

  融入培养:厚植传承红色基因基础

  多年来,临沂大学注重把宝贵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治校办学,将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融入校园文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党性教育,完善“用政治理论教化人、用文艺作品感染人、用校园文化熏陶人、用文化场馆引导人、用科学研究提升人”的系统化育人体系。

  学校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学校专门开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必修课“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把沂蒙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发了校本教材《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沂蒙文化史》《沂蒙红色文化概论》等。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徐东升说,学校将沂蒙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载体,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融会贯通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潜移默化进头脑;用好用活沂蒙精神案例,讲好“中国故事”“沂蒙故事”“临大故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起来”、教学方法“活起来”、实践教学“动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

  “把旗帜扛在肩上,把行动落到点上,把成绩写在教育的初心上。”这是该校每位思政课教师的座右铭。学院坚持“扛旗帜,固初心,做表率”,以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育人为特色,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沂蒙精神融入思政课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临沂大学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

  该校还将抗大精神、沂蒙精神融入各专业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音乐学院教授周波在音乐教学中增设了红色歌曲欣赏,既教学生唱《沂蒙山小调》,又用这首歌背后的那段革命故事教育学生。每年的运动会竞赛项目中,就有“女子火线桥”“抢丰收”“救伤员”等,让师生们在体育活动中了解沂蒙老区那段红色的烽火岁月。在历史教学中贯穿沂蒙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解读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感人故事,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用沂蒙人民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都得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融入式培养,让沂蒙精神浸润在书本里、呈现在课堂上、融化到心里面,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和体验沂蒙精神,促进沂蒙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该校历时数月精心打造的舞台剧《初心》在学校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为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该剧融合音乐、歌舞、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以强烈的视觉美感、优美动听的旋律以及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表达出爱国之情、爱党之情、爱民之情,唤起党员干部直面初心、敬畏初心、珍视初心的态度与勇气以及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在观众中引起强烈共鸣和反响。“《初心》艺术地再现了抗大传统和沂蒙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凝聚起了全校师生深入推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无穷力量。”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庆大说。

  今年,该校师生还创作了一批形式活、内容精的红色主题文艺作品,精心打造了《沂蒙史诗》《渊子崖》,用音乐上党课、用艺术讲政治,推动信仰的种子在广大青年学生心中扎根,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好沂蒙精神的守护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文化熏陶:浸润在红色基因血脉中

  在临沂大学校园里,沂蒙红色文化随处可见。“溯园”是按照红色理念打造的校园文化景观,复原了抗大一分校沂蒙办学点和滨海建国学院部分旧址校貌。“在园内修读的同时,看到抗大的校风校训,看到革命老前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刻苦学习的情景,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受到教育感染,就会增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鲍守城说。

  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了沂蒙红色文化的鲜明特色,把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将红色文化因子融入学校的校风校训校歌,融入媒体网络、思政工作、文化活动和环境建设中,使广大师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建设了红色馆、沂蒙精神文化长廊、红色文献收藏中心,在学报、校报、网站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创作了一批红色雕塑等文化景点,把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搬上舞台,自编自导自演了《沂蒙印象》等沂蒙精神乐舞剧三部曲,组织学生观看《红日》《沂蒙》《沂蒙六姐妹》等沂蒙革命题材影视作品,积极打造沂蒙精神育人品牌,荣获山东文化创新奖、泰山文艺奖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奖等多项奖项。目前,该校正加快推进红色馆(改造提升)、校史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展馆、沂蒙文化研究院“三馆一院”建设,锤炼高品质的大学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5月27日,全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联盟100余家单位代表齐聚临沂大学,实地感受了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成果,观看情景剧《沂蒙情深》,深切体会了学校将抗大基因与沂蒙精神融入国防教育、人才培养的显著育人成果。近日,在团组织、全国学联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学校升旗手交流展示活动中,该校选派的标准化升旗队伍荣获“团体一等奖”。学校国旗护卫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大型升旗活动并荣获高层次奖项。2015年作为山东省仅有的高校代表队赴北京参加全国高校国旗队交流活动,荣获二等奖;2017年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升旗手交流展示活动中,国旗护卫队荣获团体二等奖,队员赵建滕荣获“全国高校十佳标兵升旗手”冠军,并获得天安门国旗班升旗奖——“赵班长升旗奖”;2018年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升旗手交流展示活动中,学校代表队以第二名的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队员崔景文荣获“全国高校十佳标兵升旗手”称号。

  该校将抗大基因和革命老区爱党爱军的光荣传统融入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一体三结合”的国防教育特色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强化践行:让红色基因焕发生命力

  3月11日正是早春时节,校园海棠静待开花。临沂大学108名师生带着“临沂大学援疆支教团”的红色旗帜,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踏上了为期4个月的援疆支教征程。在一个学期的支教实习中,学生们发扬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勇于创新,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展现了“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支教任务临近结束,张忆帆也将完成大学学业。他在毕业感言中这样说:“在临沂大学读书的4年美好时光为我的人生插上了奋飞的翅膀,新疆4个月的支教实习为我的人生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将来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将传承抗大基因、弘扬沂蒙精神、铭记校风校训,为临沂大学增光添彩。”106名援疆支教学生中有8人选择留在新疆工作,为国家西部发展贡献青春。支教团三连连长袁泽坤是一名预备党员,他表示将在新疆做临大风采的展现者,让沂蒙精神之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倾情绽放,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强民族交流、增进民族感情,做民族和谐团结进步的促进者。

  今年秋天,该校又有20余人组成援青支教团,长途跋涉2000余公里到达青海海北州,奔赴海晏、门源、刚察和祁连4县,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人生之旅。他们心怀感恩,面对各种困难无所畏惧,投身边疆教育,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大西北。

  为使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校秉承抗大“为用而建”的学魂,弘扬抗大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学风,将两种精神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打造“走、下、唱、演、写、建”等系列活动。“走”,就是组织学生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强化对“红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等典型人物的认同感;“下”,就是组织学生下基层,走进工厂、企业和农村一线,开展社会调查,增进大学生同基层干部群众的真情实感;“唱”,就是组织师生开展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演”,就是组织师生排演红色乐舞剧,强化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感知;“写”,就是开展传统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写作比赛,深化大学生对沂蒙精神的认知;“建”,就是建立学生社团组织,以“青马工程”为依托,开展沂蒙精神为主题的社团活动,让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沂蒙精神。

  2019年,该校获批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学校。这是学校围绕建设“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将沂蒙精神与创新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构建了“以沂蒙精神为引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地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所取得的显著成果。“第一书记助手”项目团队参加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励。

  在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滋养下,该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新世纪中华二十四孝、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许多优秀学生,涌现出了“南京路上好八连”历史上的首位大学生士兵、第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获得者公举东校友,把青春和事业献给西藏发展的马丽华校友,舍己救人不幸牺牲的伦学冬校友,不远千里捐献骨髓的黄梓琪同学,全国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团队“云飞支教队”,以及一大批志愿参军、服务西部、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个人和团体,形成了鲜亮的红色文化育人品牌。

  “作为一所革命老区高校,学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扎根沂蒙大地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中主动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使命,大力推进抗大精神和沂蒙精神育人,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代代相传,努力培养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该校党委书记李喆对用红色文化办学育人充满信心。(临沂大学党委)


责任编辑:刘新
分享到: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090035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Copyright © 1997-2010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