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共赢”(外交经纬)
新中国建立70年来,外交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40年的外交生涯有幸见证了这一点。
世界想了解中国的愿望从未停止
1983年,我作为一名年轻外交官赴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馆工作。当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巴新的大学生非常希望了解中国,于是巴新大学经常邀请中国大使馆的外交官去学校举办介绍中国的报告会。我曾几次去为当地学生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情况,学生们踊跃提问,表现出强烈想了解中国的愿望。
巴新大学校长向我大使馆提出想派学生到中国学习。但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提出类似要求的国家很多,中国的家底薄、能力有限,无法一一满足。而如今,中国政府每年向巴新青年提供政府奖学金,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为巴新提供440余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2002年,我被任命为驻捷克大使。赴任不久,捷克总理泽曼卸任。2003年,他首次参加总统选举失利,便回家隐居,依旧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思考如何更好地治国理政。泽曼邀请我去他的乡间别墅叙谈,我向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泽曼听完后说:“中国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是了不起的。正因如此,改革开放才能取得巨大成就。”他表示,今后如有机会,一定要努力推动捷中关系的发展。
2013年,泽曼当选捷克总统,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捷克外交优先方向之一。2014年他来华进行国事访问,2015年又来华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是出席活动的唯一欧盟国家元首。泽曼力主捷克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并出席了2017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泽曼还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捷文版撰写序言,他表示,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在当今全球和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共赢”。他认为阅读习近平主席的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在当今世界中如何看待自身发展,并将如何影响世界的最好方式。
世界与中国合作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越来越多地参与解决国际问题。
改革开放大大推进了中捷两国互利共赢的交流与合作。斯柯达公司是捷克的百年老牌汽车企业,1991年被德国大众收购后起死回生。凤凰涅槃的背后是中国的巨大市场。2005年上海大众与斯柯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斯柯达通过技术转让和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方式在上海生产汽车,逐渐将中国打造成其最重要的海外市场。2017年斯柯达全球总销量约120万辆,中国市场占比27%。可以说,没有中国市场,就没有今天的斯柯达。
2005年,在大使馆的大力推动下,当时世界最大的LED电视生产商长虹集团,作为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在捷克投资建厂,成为中国在捷克的第一个大型投资项目,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2006年起,我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代表,兼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亲历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明显增多。例如,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云盖拉向我建议,与中国合建“北京南南合作中心”,以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在多边领域为南南合作作出新贡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非常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核电发展,多次向我提出, 希望中国不仅要加快核电发展,而且要多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2008年,中国航天员首次完成空间出舱活动,此后联合国外空司司长就向我表示,希望中国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航天员。
在国际重大和热点问题上,各方都希望借重中国的力量,争取中国的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讨论有关核问题时,各方均表示请中国代表先发言,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立场。重要会议前,一些国家的代表都会约我交换意见,进行会前磋商。77国集团和不结盟运动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也都要寻求中国的支持。
2012年起,我从外交岗位上退下来,担任了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双主席,出席了一些APEC的会议,亲眼看到,在规划亚太经济合作的未来方面,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提出中国方案、发挥引领作用,感受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进一步提高。最显著的例子是, 2014年北京APEC会议通过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的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倡议。与会各方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方案紧密结合亚太实际,既高度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亚太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高瞻远瞩地指明了地区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符合亚太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中国科考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2004年,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北纬78度55分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正式落成。2008年,我到挪威赴任后不久,就前往黄河站看望中国极地科考队员。
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北极的自然状况及其变化对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北极的气候变化和环境等跨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也关系到人类的共同生存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分别在南极大陆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极地考察事业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力增强,中国也在北极设立了考察站, 从而使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又迈出里程碑性的一步。
黄河站已经设立4个实验室,队员们正开展着高空、海洋、大气、冰川、生态、地质、大地测量等研究课题的野外基础调查工作,探讨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了解其他科考站的研究项目,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黄河站成了新奥尔松北极科研“国际家庭”中的一个新成员。
第二天,在极昼阳光里,我和中国科考队员在考察站营地举行了升旗仪式。看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我坚信,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前驻捷克和挪威大使、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代表、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前会长 唐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