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苏 雁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 楠 孙倩茹
当新经济、新业态持续焕发生机时,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日前,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江苏无锡举办,“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揭晓,无锡名列其中。
近年来,无锡以“太湖人才计划”为统揽,通过举办“百企千才高校行”等一系列引才活动广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无锡人才改革创新案例”入选中组部组干院创新案例教程。近日,《中国人才吸引力排名2020》报告出炉,无锡的人才吸引力指数首次闯进全国前20。
人才政策持续推出
人才引进,离不开政策吸引以及城市本身的基础和魅力。无锡坚持人才政策不断档,自2016年出台“太湖人才计划”起,逐年优化升级,2019年系统推出实施办法9个,2020年相继出台“锡引惠才”12条、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等政策,持续保持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截至目前,今年公司共引进人才近60名,其中博士就有7名。多年来,我们的人才招聘离不开无锡的政策支撑。”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企业寻找人才,扩大渠道招募人才,同时也通过一系列利好政策帮助企业留住人才。”
海外人才和国内人才并重、顶尖人才和基础人才并行,无锡同时构建起覆盖诺贝尔奖得主、中外院士,到优秀大学毕业生和技能型人才的全维度、多层次人才支持政策,重点人才项目“一事一议”上不封顶。
除了政策供给、载体打造,无锡还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放宽人才落户,探索更具吸引力的安家、生活补助,持续增加“人才贷”“人才保”“人才投”等金融服务。截至目前,举办67期“创投无锡”人才金融路演,助力80个路演项目获得22.18亿元融资。
“产才城”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疫情期间,“锡康码”火速研发上线,对战疫发挥积极作用,这离不开其背后的开发者朗新科技。作为无锡首家上市软件企业,2012年,让董事长徐长军下决心将集团迁址无锡高新区的,正是这里给力的人才支持政策和开放的营商环境。
伴随朗新科技在无锡落户,大批对互联网产业感兴趣的年轻人来锡逐梦,企业与人才相互促进、共生发展,促成了“产才城”融合的“无锡范式”。
拿出百分之百诚意礼遇人才项目,何愁结不成产业硕果?“我们团队之所以取得了一点成绩,首先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其次是来到一个好地方,最后是聚集了一批好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团队透露,无锡市政府兑现的1亿元扶持资金将用于研究院加大人才引进和新技术开发,继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团队“攻克皇冠技术,服务高端制造”的使命。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门槛高、成长周期长的特点,江阴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助推海外“诺奖”顶尖人才与本地企业牵手,合作共建诺奖得主研究院,强强联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截至2019年年底已成功引进8位诺奖得主、建立7家诺奖得主研究院。锡山区也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科创产业化中心和国内一流高新产业集聚区,吸引国科苏南、华为软件云和工业互联网云创中心等相继落户。
人才、企业、产业在无锡这座江南名城中相得益彰,充满创新活力。2019年,无锡市物联网产业营收超28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1100亿元,分别位于全国各城市第一、第二位,今年第三季度,无锡市经济增速也在转正后迅速提升。收获这份漂亮的成绩单,不乏人才内生能量的持续发力。
打造最佳人才栖所
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留才的举措,打造最佳人才栖所,是无锡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秘诀。
近年来,无锡累计认定“太湖人才”项目835个,提供“人才拨”“人才贷”“人才投”等各类资金36.3亿元;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477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亿元,37家企业成功上市,涌现出远景能源、朗新科技、卓胜微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
江苏普莱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育新是无锡江阴市引进的生物制药领域的尖端人才,是国家一类创新药“抗菌肽”的研发领军人物。在创新药研发的10年漫长过程中,政府在研发关键时刻,为企业正常运转主动注入2000万元融资;当新药拿到临床批件后,政府资金再一次投入9600万元的无息贷款,助推项目落地。
“以人的价值驱动带动创新驱动格局的构建。”前不久印发的“太湖湾科创带”相关规划抛出无锡市的最新人才理念,更是肯定了人才在城市发展中的硬核地位。人才集聚区、试验区、示范区,108公里的湖湾带上涵盖了全市70%的科研院所,30%的创新实验室,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在这条湖湾科创带上自由畅行。
目前,无锡市拥有人才总量182万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41.4万人、高层次人才13.8万人、留学归国人才1.6万人在内的人才大军,其中今年落户大学毕业生增长354%。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5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