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共护碧水蓝天 看川渝如何携手擦亮生态“底色”

2020-12-15 17:06 来源:新华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别看这个湿地小,里面可是藏着大乾坤的。这里面的每一种植物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污水流入这处湿地,通过植物净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确保实现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在重庆市梁平区任市河(新盛河)旁的污水处理厂外,一处小微湿地格外引入注目。据梁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任市河(新盛河)水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别看这个湿地小,里面可是藏着大乾坤的。这里面的每一种植物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污水流入这处湿地,通过植物净化,可以进一步提升出水水质,确保实现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在重庆市梁平区任市河(新盛河)旁的污水处理厂外,一处小微湿地格外引入注目。据梁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任市河(新盛河)水环境治理工程的重要措施之一。

  发源于梁平区的任市河(新盛河),位于川渝交界处,左岸是重庆梁平区,右岸是四川开江县。今年3—6月,任市河(新盛河)联盟桥断面的水质连续3个月超标。

  两地生态环保督察机构调研发现,两地督察工作存在交流不深、标准不一,以及跨区域、跨流域协调联动机制缺失、督察整改合力不足等问题。

  随后,川渝两地生态环保督察机构迅即会商,在全国首创生态环保跨界联动督察机制,将任市河(新盛河)作为联动督察试点区域、流域,将水质超标问题作为联动督察整改试点问题。

  8月中旬,两地生态环保督察机构及属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排查、核查任市河(新盛河)流域内生活、工业、畜禽养殖、水产养殖、莲藕种植等污染问题,深查问题根源,形成“19+15”问题清单,其中涉及梁平区问题19个,涉及开江县问题15个。

  两地生态环保督察机构联合将问题清单移交给属地政府,并要求其按属地科学精准落实“一案一策”措施,实施协同整治,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据梁平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梁平通过加快实施场镇雨污分流补齐治污短板、清单式销号整改突出环境问题等措施,共计建成主管网16.45公里。目前,涉及梁平区的19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开江县任市镇老街村铺设了约1.3公里长的污水管网。“村里600余名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接入文化镇后,将减少生活污水排放,促进新盛河水质改善。”开江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治理,目前,34个问题已完成整治24个,剩余10个正有力有序推进。新盛河8月、9月单月水质由3—6月的Ⅳ类提升保持在Ⅱ类,1—11月水质累计达到Ⅲ类,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当地学者认为,一直以来,跨界河流因为上下游、左右岸分别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生态保护往往难以形成合力,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难点所在。而现在,以这条河为试点,川渝两地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对任市河(新盛河)流域联合督察,对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首创危废跨省市转移“白名单” 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共享

  这几年,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除了大气、水,固体废物的监管也更加科学。为推动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资源共享,简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防范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今年4月,川渝两地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

  根据“白名单”制度,每年12月,川渝两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各自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确定下一年度危险废物经营单位以及相应接收危险废物类别和数量“白名单”,双方可按“白名单”直接审批对应危险废物的跨省转移,并将审批结果函告对方。同时,一旦发生严重环境违法行为或利用处置单位不再具备处置能力等情况,立即函告对方,并停止审批。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副处长胡刚介绍,不再进行函商程序,至少可以节约一个月左右的审批时间,按照重庆市的转移审批的有关规定,他们在5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得到审批结果。

  位于双桥经开区的重庆德能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川渝第一家专门对废铅蓄电池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回收利用率能够达到60%。“白名单”制度执行半年多以来,企业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原材料更加充足了,以前他们因为不能及时收集到原材料经常停工,现在原材料能够从四川很顺利地很快地就过来了。”该公司董事长伍中钢说。

  目前,通过建立“白名单”制度,两地直接审批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申请91件、近4.75万吨。

  胡刚认为,“白名单”制度至少有四个作用,一是简化了审批程序。原来同类别每个批次的转移都要相互征求意见,还要征求区县意见,程序繁琐,实施“白名单”制度后只需征求一次意见,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共享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资源。危险废物种类多,一个省市难以自行建设类别齐全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一些产生量小、设施投入高、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废物,可以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三是风险可控。符合“就近转移”原则,避免远距离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四是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随着“白名单”制度在川渝地区顺利实施,11月13日,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市正式签订协议,将这一制度拓展到长江上游四个省市。今后,每年12月,各省市将确立下一年的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资源共享的合力。

  联合督查打破边界壁垒 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除了跨区域联合治水,建立危废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川渝两地还共同开展多次联合督查,打破边界壁垒,共建生态圈,让川渝大地生态“底色”更“靓丽”!

  今年4月,重庆与四川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等相关协议,双方联合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今年6月以来,川渝毗邻区域23个区、市、县共232人已开展联动帮扶6轮次,检查企业242家,移交问题线索159条。8月,川渝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工作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开展监测等方式,对重庆江津区、永川区和四川泸州市泸县、合江县24家涉VOCs(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了现场执法检查帮扶,发现15家存在环境问题,涉及环境问题27个。

  现场检查发现,泸州大洲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和废气治理环节VOCs(挥发性有机物)跑冒滴漏严重;重庆科欣塑料有限公司热熔、印刷工序VOCs通过车间散排。此外,有的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维不当,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有的企业生产废气收集不完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不完善;有的企业危险废物暂存间分类分区落实不到位,台账管理不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联合执法工作组表示要督促及时进行整改。建议将此次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经两省市签字确认,移交属地处理,对整改类的问题,进一步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双方适时调度处理情况,并相互反馈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还积极探索运用联合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互通,及时通报交换交界区域敏感点位及重点污染源运行情况、污染排放信息;强化联合执法,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不利情况下,适时开展联合检查。

  实际上,川渝两地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还不止于此。今年以来,川渝生态环境部门互动频频,两地先后建立了水污染联防联治、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环境执法、环境应急等方面的8项机制。

  “接下来,川渝将共同谋划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涪江、沱江等生态廊道建设,让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加牢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初审编辑:李秀娟 二审编辑:编辑值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