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4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报道,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探索实践“四种形态”。去年,省纪委纪律审查省管干部41人,已审结的33人中,作出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的24人,占72.7%;今年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7人,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下处分的,占受处分人员总数的78.6%。
拓展渠道,提高发现问题能力
信访举报是纪律审查的“信息源”,是监督执纪问责的第一关口。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信访举报45918次,同比增长92.2%,其中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的23079件次,同比增长7.9%。平凉市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落实信访举报和线索处置“统一归口”“四级阅批”“集体评估”“五种处置办法”,受理信访举报857件次,涉及党员领导408件次。甘南州纪委结合本州农牧民传统生活习俗等实际情况,建设开通百乡千村语音视频信访举报系统,方便群众就近举报,初核问题线索285件,同比增长58%。
认真落实“探索市县巡察”的重要部署,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各市县及省直单位共组建巡察组119个,开展巡察46轮次,巡察基层单位500多个,发现并移交问题线索1362件。庆阳市4个巡察组边巡边交、边巡边改,移交涉及党员干部以权谋私等方面的50件问题线索。武威市探索开展精准扶贫资金专项巡察,发现问题线索75个。同时,各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前端,注重从日常督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中发现问题线索。
挺纪在前,切实管住“大多数”
“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对一些轻微违纪行为早发现早处置,就是要把握‘常态’盯住‘大多数’。”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严格分类处置问题线索,扩大谈话函询覆盖面,清理暂存线索,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处理经常使用,成为管住“大多数”的利器。去年,全省函询1106人,诫勉谈话77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25.7%和58%。
定西市出台市管领导干部谈话实施办法,及时咬耳扯袖,早提醒、早纠正,开展教育提醒谈话258人次,诫勉整改谈话127人次。酒泉市注重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查处一案、警醒一片。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形成了问题线索初核约谈、经济责任审计约谈、预防提醒约谈、巡察督查约谈的约谈工作模式,解决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关心爱护,让受处分党员干部轻装上阵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有关受处分人员爱心谈话、提醒和回访教育等制度逐步形成。白银市纪委制定《关于对受处分人员进行回访的办法》,将回访情况作为受处分人员恢复党员权利或解除行政处分的重要依据。平凉市制定实施《纪检监察信访监督爱心提醒暂行办法》,帮助受处分人员增强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
环县肖关村党支部书记韩凤山带领全村村组干部共16人赴外地考察,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肖关村是连续多年评定的先进村党支部,韩凤山也是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受到纪律处分后十分羞愧,想辞职。洪德镇党委、纪委积极开展谈心谈话等工作,帮助他认识错误,放下思想包袱,继续留任。2015年6月25日,洪德镇肖关村被环县县委评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