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33期:《陕西韩城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党家村的家训形式非常独特,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为一体,和家谱、书信、著作类家训很不相同,这种家训具有独特的魅力。
●党家村
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
党家村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是国内保存最好的明清建筑村寨之一,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民居瑰宝”。
党家村建村距今680多年,主要是党、贾两族居住在此,320户人家,1400余人。全村占地约一平方公里,现存120多座四合院和保存完整的城堡、文笔塔、哨楼、牌坊等建筑,青砖灰瓦、鳞次栉比,瓦屋千宇、不染尘埃。
贾祖祠院
党家村整体建筑群典雅精致且富含人文艺术气息,鲜明的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珠联壁合、交相辉映。砖雕、石雕、木雕堪称党家村民居建筑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刻在青砖、门楣上的家训更是让人们在欣赏赞叹书法艺术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
党家村巷道
2001年6月,党家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3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被列入全国六大重点保护利用古村落。
●党家村家训
青砖家训
走进党家村,家家户户正对大门的照墙、厅房两侧墙上、大门门楣上都刻有党家村祖先留给子孙的处世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不仅书法考究、雕工精美,更蕴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反映了主人的修养与追求,成为了党家村世代相传的家规家训。
党家村家训形成于明清时代,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为自己和后代子孙立下严格的规矩,警戒自己,教育后人。
党家村家训的一大亮点是与民居建筑融为一体,让子孙时时看得见,注意得到。家训语言通俗易懂,稍通文墨的家中妇孺老少,都能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良好家风。
●党家村家训摘编
重读书
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译文】
诵读圣人贤人的书籍,确立修身齐家的志向。
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福。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译文】
古往今来多少名门世家,没有不追求积攒福份的;天地之间最受赞赏的人品,还要数攻读圣贤留给后世的诗书。
思孝安家国,读书教子孙;
【译文】
一心想着孝顺、履行孝道,让家庭安宁、国家安定;读好圣贤经典,用诗书教育好子孙。
要门庭显,必须积德;求子孙贤,还是读书。
【译文】
要想让家族的名声显赫,就一定要多做好事;要想让子孙有德有才,就要让他们多读诗书。
修身心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
【译文】
说话要有教养,举止要合规矩,白天要有作为,晚上要做反思,呼吸间要注意修养,眨眼间要保存善心;欲望要小,志向要大,智慧要圆通,行为要方正,本领越大越好,但不要什么事都管。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
【译文】
傲气不可滋长,欲望不能放纵,志向不应过满,享乐不能无度;举动要有礼貌,居家最讲俭朴,品德重在谦让,办事先宜求教。
薄味①养气,去怒②养性。处抑③养生,守清④养道。
【注释】
①薄味:饭菜的味道不浓,指比较简单朴素的饭食。
②去怒:让怒气消失。
③抑:受压抑的处境。
④清:公正清廉。
【译文】
粗茶淡饭能陶冶人的气质,抑制暴躁能涵养人的性情;身处困境能磨练人的品德,坚守节操能保住人的道义。
务勤俭
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
【译文】
身处贫穷境地,也应牢牢守住节操,发财得势后更不能放纵猖狂;勤俭是做人的根本,谦逊温和是处世的良方。
守祖宗一脉真传①曰勤曰俭;教子孙两条正路惟②读惟耕。
【注释】
①真传:祖宗传给后代最要紧的话。
②惟:同“唯”,只是。
【译文】
谨守祖宗留传下来的紧要话,勤苦、节俭;教诲子孙要走两条正当的人生道路,读书、耕作。
创业维艰,祖父备尝辛苦;守成非易,子孙宜戒奢华。
【译文】
创业是件艰难的事,祖辈父辈为此尝尽了辛酸苦辣;守业也非常不容易,子孙后辈最应戒除的要数奢华。
善待人
在少壮之时,要知老年人的心酸;当旁观之境,要知局内人的景况;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
【译文】
在青年壮年的时候,要理会老年人心中的酸涩;在身处局外的情境下,要体会身处局内者的艰难;处在富裕高贵地位的时候,要了解贫穷弱势者的苦恼;在安宁快乐的场合,要知晓身患苦难者的病痛。
明礼义
居仁为本务,由义乃长康。
【译文】
秉持仁厚,这是做人的根本;遵循大义,人生之路就会绵长安康。
存忠孝心,行仁义事。
【译文】
心存忠臣孝子的意愿,去做仁人义士的事情。
宜思远
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健不保养病时悔。
【译文】
生活在富裕中不知节俭,到了贫穷时一定会后悔;见到知识技艺没有及时学习,到了需要用时一定会后悔;喝醉酒必然会说不该说的话,到了酒醒时一定会后悔;身体健康时不注重保养锻炼,到了患病时一定会后悔。
●专家观点
高建群:传统文化与建筑艺术融为一体的“民居瑰宝”
党家村村落的形成、文化的发展始于宋朝,兴盛于明清。那个时期,儒释道三教合流,宋明理学自上而下深入民间百姓。党家村的家规家训就是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出现的,每家门前写的对联、牌匾,墙砖上刻的名言警句如“仁义礼”“执信”“忠孝传家”等都打上了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
党家村的人一些是务农,还有一些会经商。经商的传统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党家村临近黄河中游重要渡口金子渡,这里过去是大的经商码头,商业氛围浓厚,受此熏陶,党家村人也有比较强的商业意识。然而,无论是务农还是经商,党家村人始终秉承“贫穷宜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谦和处世方”的家训,仁义传家。时至今日,党家村人还在这里勤恳劳作、繁衍生息。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什么能够一直延续,代代传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深厚。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到一个村子、一个乡镇,从个人到群体,从乡村到城镇,都是文化保存传承的载体,保证了中华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党家村就是这样一个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村落,充满了文化的正能量。整个村落设计布局紧凑、建筑做工精细、风貌古朴典雅,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刻在青砖上的家训与民居建筑融合一体、交相辉映。岁月的沧桑可能会让青砖上的字迹变得斑驳模糊,但家训的深刻哲理没有在党家村人的心中褪色,而是在一代代的言传身教中经久流传。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高建群)
祁嘉华:古村大智慧 党家作管窥
古村落往往保留了很多中华文化的内容,因为这里是百姓休养生息的地方,浓缩着与百姓有关的所有信息;这里还是传统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社会发展必须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均出自这里。在一定程度上说,一处古村落就是一个地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是我们寻找祖先生存智慧,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活教材。
党家村是陕西韩城地区的古村落,村落中的文化信息十分丰富:
村庄的选址。党家村位于黄土沟壑地区,左右有土塬,远处有山脉,是一个相对低洼的地方。关中的降雨多集中在夏天,而且容易出现暴雨,68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地处低洼的党家村并没有被雨水或山洪冲毁。说明党家村内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
院落的设计。四合院在我国十分普遍,北方地区有,南方地区也有。北京的四合院讲究开阔,院子里正房、两厢、倒座房呈正方形状分布。比较起来,党家村的四合院则是狭长的。正房居中,左右厢房相对而立,院子的进深很大,但宽度并不大,使得整个院落成矩形分布。这是党家村的一个特点,这样的布局,可以少占用耕地,提高院落的保温性,拉近人与人的关系,很适合渭北高原地区的生存环境。
村子的布局。从高处鸟瞰党家村,会发现整个村子有层次、有主题,有很讲究的规划。比如说,村子里最高的房子是祠堂。在农业社会,村子往往是血缘宗亲的聚集地,祠堂是供奉祖先的地方。有祠堂就有祖先,有祖先就有根脉,有根脉就有生机。因此,将祠堂建在村子的核心部位,体现了党家村人崇祖敬本的情怀。
除了整体布局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作为一个几百年生生不息的村落,党家村的不少细微之处也充满了文化内涵。
党家村的“惜字炉”。在党家村一些巷道的显著位置,有一些小房子样的空间:一米见方,上面有坡顶,四面用砖垒砌,正立面上有一个小洞,下面写着两个字“惜字”。耕读持家是党家村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耕”为获得衣食之源,“读”不仅是读书,还要习字。在习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写错、写坏的情况。对初学者来说,往往从临摹大家开始。这种有字之纸不能随便乱丢,更不能踩踏或扔进垃圾箱,而是要把它们放到“惜字炉”里烧掉。这个细节不仅反映了党家村人严谨的学习态度,还反映了党家村人对文化的尊重。
党家村的“家训”。所谓“家训”就是祖上给后人留下来的经验之谈,是人生之经典,足以成为后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党家村的家训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大门上,以匾额的形式出现,如“耕读”、“大夫第”、“耕读第”等等,昭示家庭的生活准则;二是墙体上,以砖雕的形式将凝练的文字镶嵌在墙上,面积更大,内容更多。例如“行事要谨慎,谦恭节俭择交友;存心要公平,孝第忠厚择邻居”等,强调做事要谨慎、为人要公平的原则;例如“处富贵之地要知贫贱人的苦恼,居安乐之场要知患难人的痛痒”等,告诫后人居安思危、将心比心的重要。门额上的文字是一种提示,告诫家人要时时以此为本;墙体上的文字是一种教诲,使人们在品读之中得到启示。从这里不难看出党家村当年以家育人、教化文明的传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祁嘉华)
薛养贤:书法基点之上的家训表达
如果站在书法的立场去观察党家村的家训,会发现这些家训字体都是从古代书法大家的字帖中临摹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家村读书人的视野也是相当开阔的,他们取法甚广:既有学习颜真卿的,也有学习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的。尽管从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当中不能够直接看出它们的原型,但是透过细节,依然能够知道它们是学有所本,绝对不是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党家村家训所选的书体基本上以楷书、或者行楷为主,它就相当于我们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要着正装一样,有种仪式感在里边。此外,党家村人在学习古代这些大家书法的时候,都钝化了线条的棱角感,加粗了线条的质感,在这些字里边普遍透出了一种端庄、温和、典雅、从容等一些在我们人身上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
党家村的家训,可以说是陕西韩城村落家训的一个典型代表。记得小时候,我在各家的门头上都可以看到类似于家训的词语,尽管当时我们不完全懂它的内在含义,但是我们在平时的行为活动过程中,低头抬头都常常看见这些家训,并且会时时受到家里老人的教导,现在回想起来,它实际上是家训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具体化。通过平时细小的生活环节让我们把深刻哲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薛养贤)
张新科:天天耳濡目染 时时鞭策警醒
党家村的家训形式非常独特,它集书法、雕刻、建筑为一体,和家谱、书信、著作类家训很不相同,这种家训具有独特的魅力。
党家村的家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镌刻在门楣上的,字不多,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长的有四个。这些字往往都带有箴铭性质,比如“和为贵”、“诗礼第”,一方面向外人展示“我们家就是这样一种家庭”,另一方面也确实成为家族、家庭内部人追求的目标。第二种是雕刻在庭院里面砖块上的,相对来说,字比门楣上多,同样受建筑材料的限制,字不会太长,一般带有名言警句的特点。这些家训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指明做人处事的道理,也成为家里面的一种追求。雕刻在砖上、庭院里面,天天都能看到,时时刻刻鞭策着自己。这种独特的家训,在中国家训史上也是要特别地去写一笔。
与家谱、书信类家训相比,党家村家训虽然形式不同,但家训所表达的思想,体现的内涵基本是一样的,实际上都是以儒家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要求家族的人,可以说党家村家训是整个儒家文化在最基层乡村的一种体现。
门楣上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简”的里面有“深”的韵味,而且这些字大多数出自儒家经典,如“和为贵”“诗礼第”等出自《论语》,把儒家经典语言用在门楣上,体现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字不多,但韵味深长。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张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