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首页 > 其他 > 正文

从国际体系看货币之争

2010-10-19 08:26:33 来源:解放日报 网友评论 0 进入论坛
  当前围绕货币问题的国际纷争越来越激烈。论者大多着眼于微观经济运行或宏观经济政策,各执一词,不相上下。但是如果从国际体系的宏观视野看问题,我们或许会对当前货币之争的背景和实质有更清楚的认识。

  首先,货币纷争反映了国际经济体系结构的重大变化,这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体地位的上升。从历史上看,新的经济体一旦羽翼丰满,对龙头老大的地位构成挑战,都会受到来自后者的对其货币政策的压力。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和德国就都受到来自美国的压力,不得不使日元和马克大幅升值。不过,日本是在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隔17年后,1985年的“广场协议”才使日元走上升值之路。中国今年GDP刚刚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但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舆论早在2002年便已浮现,2005年人民币就开始走上升值之路,那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的排名还在前三名之外。对中国来说,其货币政策遭遇的国际压力来得早了些。这或许是因为美国总结了当年在货币政策上对付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提高了对新兴经济体的“警觉性”吧。

  国际体系视角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起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在2009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在这种情况下,各大经济体都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的动向,包括其增长模式。过去30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出口导向型,这对中国和发达国家来说都是双赢。但是发达国家担心的是,鉴于中国经济的规模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如果今后中国经济还以出口为导向,它们将越来越“吃不消”,因此要通过逼迫人民币升值来促使中国实现增长模式的调整,即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

初审编辑:车进 二审编辑:
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