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从温饱走向小康 从吃饱到吃好

2012-12-10 10: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同时,外国的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也进入中国市场。人们依稀可以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吃就要吃好的时代

  要说在吃上面有大的变化,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那时候,爸妈工资开始上涨,市场上的鸡鸭鱼肉供应量在加大。既有钱,市场上又有货,家里餐桌上有了大变化,吃肉变成了常事。过年过节,家里也会特意上街买上一条鱼或一只鸡,再也不愁吃不饱或没有猪肉吃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从发育到初步繁荣,为想吃就吃准备了条件。因此,吃就要吃好,这个观念已进入千家万户。也就在那段时间,餐馆多得像雨后春笋。

  吃出健康的时代

  家里我和爸妈的饭桌上每顿都是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凉热结合,每周至少要有一次炖肉、熬鱼。鸡蛋、牛奶简直是天天离不了。初略计算,现在每顿饭的用油大概是过去一月的量,每周的肉相当于过去一年的量。现在,人们买肉也尽是挑瘦肉,油水多了,人们吃饭的量也跟着减少。原来自己一餐至少要吃三大碗饭,现在一小碗饭有时都吃不了。

  超市里,肉禽、蔬菜、熟食等都分了区位摆放,肉馅要分肥瘦,鸡蛋要买土鸡蛋,买鱼要活蹦乱跳的,买菜要无污染的,什么都讲究“绿色”二字。各地的新鲜水果更是摆满了各大超市的货架,水果种类也是应有尽有。以前没人看上眼的猪骨头,现在越来越受宠,就是为了吃得更有营养。当今,餐桌上的食物不仅品种多了,而且食物的质量也跟着提高。

  大多数人家讲的是吃健康、吃特色、吃“绿色”,讲究主副食平衡、精粗平衡。吃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雅安人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

  老话讲“民以食为天”,10多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亲身经历并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怎能不为自己生长在这一时段而自豪

  21世纪吃出健康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体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21世纪,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体现,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瞩目和尊重。


初审编辑:罗燕 二审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