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十年家乡变化

2012-12-10 14:1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暑假,我和父母驱车200多公里回到了阔别数年的农村老家,让她感受一下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小车行驶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原本五、六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进村的那条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土路,已经被一条宽阔平坦的油路所代替,在村口下车,看到一群孩子在村前的河里戏水,往日河里堆放的垃圾不见了,弯弯河水清澈见底。走入村子,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浓厚的电力文化气息,刷写在墙上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等标语让人耳目一新,张贴在墙上的安全用电知识漫画更让人倍感关爱,一排排电线杆排列整齐,一条条线路规范美观,好一幅新农村建设景象。

    走进伯伯家的大院里,果树、菜畦错落有致遍布院落,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电动车、二轮摩托车整齐摆放库房内,院内收拾得干净利落。我正看得出奇,这时从地里摘了一大篮子蔬菜的弟妹回来了,就着水笼头洗起菜来。原来,家家都嫌以前的压井不方便,接上了自来水。在院里聊了不一会儿,饭就做好了。这又给了另一个惊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木柴还是家乡不可缺少的燃料,做饭、取暖都离不开它。因为家乡不通电,不产煤,再没有比木柴更方便的燃料。无论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每家房顶上总是炊烟袅袅。但现在农村许多家庭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等现代化厨房工具。坐在宽敞的餐厅里,看着满满一桌子土家菜,红烧肉、辣子鸡、五香排骨、酸菜鱼……我和女儿顿时胃口大开。

    吃饭时,伯伯对我介绍说:老家前些年,由于村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村里用电的村户很少,即使家庭状况好的村户也很少用电,大多点用煤油灯,以节省消费。随着国家电力发展,九十年代初期,绝大多数村民用上了电,村里装电灯的家庭越来越多了。村里再没有了煤油灯的微光,一盏盏明亮、温暖的电灯,给黑暗中的村庄带来了温暖、明亮。到了本世纪初,国家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经过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用电得到根本保障,家用电器渐入百姓家。

    吃完饭,我带女儿参观了伯伯家。二屋楼,面积有二百多平方。家里现代化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还装上了太阳能。伯伯感慨地介绍着:这些电脑、彩电、空调都是才买的,因为现在农村有电器下乡优惠不少。看电视、上互联网,成为咱农民最重要的休闲方式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多数家里还安装了固定电话,手机就象七八十代的手电筒和半导体收音机一样,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家用小电器。尤其是自2006年1月1日起,我国9亿农民彻底告别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我们农民生活更是乐开了花,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呀!。

    走时,我们带回了一大袋土特产,父母悄悄地对我说:“已经好多年没有吃上家乡的土特产了”。临行前,我看着一根根密密麻麻的电线连接着家家户户,一件件新的家用电器充盈家室的情景,就如同感受到了当今新农村发展蒸蒸日上的辉煌势头。

    (投稿人:常来常往)


初审编辑:罗燕 二审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