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经济有时有势,“北京决策”影响全世界
——胡鞍钢解读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每年3月是中国的政治民主月,这以“两会”为标志,成为举国瞩目的重大政治民主会议,也是政治民主信息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传播、热烈讨论、各种解读和共同分享。如同世界最大政治民主课堂,讨论世界最多人口的民生问题,世所罕见,早已超越了西方国家的总统选举。不仅如此,中国“两会”也为世界所关注,也是世界了解中国、观察中国甚至分析中国最好的“政治窗口”,因此中国“两会”就获得前所未有的报道评论。
为什么“两会”会成为世界性话题呢?其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贸易体,如同1913年美国取代英国,中国如今取代了美国,中国还是世界140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又是其他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二大、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自身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利益相关方,它的走向,所谓“北京决策”(指《政府工作报告》)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全世界及各个角落。的确,今日之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向全世界展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中国。
中国是一部天书。怎样才能认识中国?怎样比较全面准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我们需要从哪里切入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要认真读出信息来,还要读出道道来。
今天,我围绕介绍和评论《政府工作报告》这一主题来作一个解读和分析。看一看该报告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有哪些道道。具体地讲,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和开展讨论:
首先,就是关于中国经济决策机制,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说明中国的经济决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为何我们将其称之为典型的“三化”: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其次,对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从刚刚公布的2014年主要数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所提供的重要信息,按目标一致法来进行评估。
再次,对2015年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的分析和评论,包括两个大的背景,一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二是中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我还会具体分析2015年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
最后,对2015年重点工作做一讨论。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就是将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国情咨文》与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一个国际比较,以便晓得为什么后者信息量优于前者,也能说明为什么后者的绩效要优于前者。前者更像总统个人的演讲,涉及政府工作信息极其有限,特别是量化指标是极少的。而后者如同报告主题,就是政府工作报告,有大量的信息和量化指标,这就便于做第三方的专业评估。而总理个人风采就体现在之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但是核心内容仍然是政府工作。这是我们一项专题研究,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在今天专门讲座。
一、中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制度安排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制度安排。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9.8%的增长率,在世界各国居首位,同时也保持了极低的增长波动系数和通货膨胀率(CPI年平均上涨率为5.2%),实现了世界上少有的高增长、稳增长、低通胀。这是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中国还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就业岗位,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4.01亿人到2014年的7.7亿人。总人口就业率(即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41.7%提高至56.5%,这是创造了就业奇迹。
中国还减少了世界最大规模绝对贫困人口,从1981年8.35亿人口减少至2014年的7000万人,按人均每日消费支出不足1.25美元计算,贫困发生率从84%下降至5%。这是消除绝对贫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