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看图不说话 | 微言大义 | 滚动
鲁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 > 正文

胡鞍钢:中国经济有时有势 “北京决策”影响全世界

2015-03-13 11:06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3月10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在《中国国情与发展》课程上,开设专题讲座,向200多名清华学子详细解读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经作者授权,光明网独家发布胡鞍钢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文稿,以飨网友。

  这一奇迹极大地帮助国际社会实现千年发展目标(MDG),即到2015年全球绝对贫困人口要比1990年减少一半,我们估计中国的贡献率将会达到80%,也就是说没有中国的贡献,实际上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2015年9月,联合国将举行高峰会议,讨论2015年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习近平主席将参加这一会议。此外,世界银行提出2030年终结绝对贫困人口的减贫目标,旨在到2030年将全球绝对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1.25美元)降至全球人口3%以内。要实现该目标,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5000万。实际上,中国2014年减少的绝对贫困人口就超过1235万人,占了全球减贫目标的1/4。

  以上经济增长奇迹、就业奇迹、减贫奇迹构成了中国经济奇迹。当然还包括其他方面创造的奇迹。

  那么,中国经济奇迹原因何在呢?这与中国经济决策的制度和机制有什么关系?在世界上中国有什么独特的政治优势?为什么她可以高效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和公共政策?又是如何将这一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的经济决策制度和机制不同于那些经济大国(如G20国集团)的(个人)总统制、内阁制或议会制等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民主、专业、灵活、高效,并越来越程序化、制度化。就每年经济决策来看,经过了三大步骤决策过程。

  这一决策过程是民主与集中的高度统一、相互结合,是先民主、后集中、再民主、再集中的过程。

  第一步,是党中央决策,体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该会议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的最重要会议制度,从1994年11月底首次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形成了这一重要的会议制度。

  一年一度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当年经济工作,提出下一年度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明确下一年度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从制定公共政策的视角看,通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面临两个严重“不对称性问题”,一是信息的不对称性;二是知识的不对称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是沟通信息、分享知识、形成政治共识,作出经济决策。不仅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降低两个不对称性,而且也会在各方之间(如中央与国务院部门等)降低这两个不对称性,这样的话就会为形成政治共识提供信息基础、知识基础。通常,我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之为“准中央全会”或扩大的中央全会。因为不仅几乎所有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都参加这个会议,而且各地、各部门包括军队的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企业院校等主要负责人也会参加。不仅充分分享关于国内形势和方针政策的信息,而且还充分分享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分析,从而不仅有利于形成全局思维、战略思维,也有助于形成国际思维、全球思维。

  第二步,是国务院决策过程,体现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2月-2015年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国务院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由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1月26-28日);李克强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讨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进行审议;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进行讨论;下发到全国党政军群所有部门,总共发出3000多份,收集到上千条意见;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2月12日)。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报告在起草中汇聚了各方智慧,表达了各界群众对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的愿望。(李克强,3月6日)

  第三步,全国人大决策过程(2015年3月5日-15日),首先是3月5日,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其次,由全国人大代表分组讨论和审议。同时还审查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代表国务院关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由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代表国务院关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最后在3月15日大会闭幕之前正式通过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报告的决议。

  以上三个步骤所构成的中国经济决策机制,是一个典型的决策过程的“三化”:即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从而保证重大政策的正确性和及时调整的灵活性。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手段,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媒体与公众等之间的信息互动关系,从大数据的视角来看,也形成了“两会”期间的各类关键词。


初审编辑:王文婷 二审编辑:李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