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7年半时间过去了,美军不但并没有赢得伊拉克战争的胜利,相反从布什到奥巴马,美国的军事转型受到内外舆论的猛烈抨击。其实,从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相继离去,美国的军事转型实际上就陷入了徘徊、停顿状态。
“究竟是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深信不疑导致美军在伊拉克面临军事上的灾难,还是由于在伊拉克犯了严重错误,应该进一步以克劳塞维茨理论为指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对西方近现代军事理论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美空军上校沃顿提出的“五环目标理论”,其灵感就来源于克劳塞维茨的重心作战思想。可以说,无论是欧洲还是北美的军事家,在阐述其理论时大都喜欢引用克劳塞维茨的思想支持自己或批判对方的观点。
然而,克劳塞维茨以牛顿力学观察研究战争的方法,诞生了对西方军事理论影响至深的“无限暴力论”和“绝对战争论”。这种对“无限暴力”的追逐使美军在军事实践中不断挑战和超越军事技术的极限,大力发展各型武器装备。加之植根于美国建国后历次战争中所沉淀的片面经验——认为战略上的不足可以用先进技术和战役战术的胜利去弥补。因此,美军军事理论及部队转型的关注点始终围绕着如何更大限度地实施暴力,打击敌人。
其实,在这种“无限暴力”思想的指导下,绝不可能有真正赢家,也暴露了美军目前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境地。正如德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究竟是美军对普鲁士战争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深信不疑导致他们在伊拉克面临政治和军事上的灾难,还是鉴于在伊拉克犯了严重错误,应该进一步以克劳塞维茨的理论为指导。”
事实上,美国人并没有看到,在矛盾双方围绕利益展开的竞争对抗活动中,一条重要法则是“行动导致反行动”。即便是在一场对抗中彻底击败了另一方,另一方也还会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以牙还牙,伊拉克战争就是典型的例子。
对此,即使是“无限暴力论”的鼻祖克劳塞维茨在总结拿破仑战争时也曾敏锐地发现了战争中的“精神要素”,并在战争中观察到了民众的巨大作用。问题是,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对伊拉克国内民众的因素考虑过于简单,认为只要摧毁伊政权就可以万事大吉,甚至一厢情愿地认为伊拉克民众会欢迎这些“伊拉克人民的解放者”。
尽管美军在作战中开动了全部心理战机器,散发了6000多万份传单,但影响民心的效果却极为有限。而仅仅一个“虐囚事件”的出现,就把美军强大的心理攻势抵消得荡然无存。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拉克作为美国军事转型的试验场,确实检验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转型理论和口号。